()
来航空公司之前,李静雯原本在一家报社作期刊责任编辑,有编辑中级职称。和赵小江过了六年的两地分居生活,她渴望和丈夫长相厮守,但也不想放弃自己的事业。思前想后,她还是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和丈夫一起来到现在的城市。
赵小江刚来报到,公司便组织新入职飞行员座谈,以照顾家庭为由,建议他们的家属做全职太太,公司给上五险一金,并象征性的每月补助1000元。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一起来报到的家属们都炸开了锅。
就航空公司的性质而言,除了飞行和机务,其他人员都归为后勤保障,一切工作都是为保障飞行安全、完成飞行任务服务的。空勤家属这个称呼涵盖了所有的特业人员家属。
九十年代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很大一部分来自部队,空勤家属里有一部分是丈夫参军即随军到部队,又随丈夫转业到航空公司,一直没有正式工作,这部分人要求不高,也没有想要重新工作的欲望,算是名副其实的家属;
另一部分则是和李静雯一样,本来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为了孩子,为了维持家庭团圆,背井离乡随丈夫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她们对空勤家属这个标签喜忧参半。一方面为自己能有特殊待遇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又为自己要沦为家庭妇女而唏嘘。
都还是三十岁出头的女性,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做家庭妇女,在她们看来是件耻辱的事情。于是,她们自发组织一起去找领导。航空公司哪个地方不需要人,凭什么飞行员的老婆就要做家庭妇女,就算钱挣得不多,也得有份工作,至少夫妻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家一起折腾了大半年,公司终于妥协了,为这一批报到的十几名空勤家属安排了工作。大家欢天喜地地庆祝了一番。然而在李静雯的眼里,这种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安排她们工作是为能让飞行员安心训练,她仍然顶着空勤家属的标签,安排的部门都是无足轻重行政岗位,她的事业,她的自身价值都随之烟消云散了。
这个标签上李静雯难过了很久,也失落了很久。她从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变成了一个附属品,像是家里随便的一个物件,并且要这个物件上早就已经挂上了某某人的标签;有些时候她又会很高兴自己能有这个标签。因为在航空公司里,飞行员能享受特殊待遇的确很多。渐渐的,李静雯不再感叹自已的处境,平静地接受这个现实,工作对于她而言也变成的可有可无的东西。
赵小江带着一家三口来报到时,单位已经准备好了住房,名曰空勤楼,所有刚报到的飞行员都住这里,虽然每户的住房面积仅有60、70平方米,房间也大都是二居室,但李静雯仍然觉得很满足,毕竟这是第一套真正属于他们一家三口的蜗居。
每逢周末,公司总是会组织各种活动,活动内容大多是都专门为空勤家属量身定制的,最常见的就是周边风景区二日游。周六早晨空勤家属们会带着自家孩子在家属楼前集合,公司专门派出的大巴车早就停在小区门外,孩子们在一起叽叽喳喳地打闹,空勤家属们扎堆在一起大声说笑,即便是离得很远也能听得清楚。这时,不能参加活动的非空勤家属们,眼神里露出的除了羡慕,表达更多的则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那是一种不屑,是对空勤家属这种没有独立人格属性的一种鄙视。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通常李静雯会带着儿子参加活动。平时赵小江飞行不在家,周末她和儿子在家里待着,总是显得有些冷清。李静雯想着趁儿子年龄还小,不需要上那么多的辅导班,能玩就多玩些时候,估计再过两年所有周末的时间就都要贡献给辅导班了。
周末参加活动的空勤家属清一色都是妈妈带着孩子。孩子们毫无芥蒂得在一起疯跑撒欢,妈妈们常常会自动分成两个群体。一群人没有正式参加过工作,丈夫在部队的时候就已经是家属了,丈夫转业到这里,她们心安理得地跟着过来,自然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她们聊的是家长里短,两口子在家里的趣事或一些俗气的八卦,她们说话的声部很高,经常会有人突然发出肆无忌惮的笑声,随之是一片附和的大笑;另一群人则相对会安静很多,她们都曾经有自己喜欢的工作,甚至地位,她们聊的多半是往日的辉煌,或者感慨一下现在没了自我,像个老妈子一样光剩下带孩子,或者唏嘘自己的青春就这么渐渐消磨。即便都是空勤家属,两大群体间似乎有一道无形的围墙,互相看着对方都有些不顺眼,却谁都不会说出来,毕竟都是空勤家属,面上的友好还是必须要做出样子的。
李静雯在这群人里总是最安静的那个,微笑着和别人打招呼,轻声嘱咐儿子注意安全,别人说什么她都只是听着,或者点头表示赞同。她的心里明白,离开家乡随丈夫来到这里,并没有委屈自己,远比一家人两地分居要幸福得多,况且丈夫高收入带给她和孩子的,不仅仅是不用再为柴米油盐操心,更多的是现在已经有了相对经济实力,可以享受生活,可以让儿子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虽说放弃自己的理想,想起来会有些失落,但是客观地想想,安稳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为了这个家,为了儿子,权衡利弊,来到这里就是正确的决定。
丈夫飞行的时候总是早出晚归,遇到驻外飞行任务,更是很长的时间不在回家,任何事情李静雯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一来二去,曾经也是大小姐的李静雯,早已经变得无所不能了。
飞行员属于航空公司里的高收入人群。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航空公司里飞行员出轨小三的事情总是变着花样出现,各种版本满天飞,更是成为公司里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别人会担心丈夫在外面发生什么风流轶事,李静雯却从来都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她和丈夫赵小江从小就在一个大院里,两人还穿着开裆裤,就已经手拉手一起上幼稚园了,比青梅竹马的关系还要铁,直到现在,偶尔拌嘴李静雯还会说出这样的话:「别在我面前装得人五人六的,你用袖子擦鼻涕,袖口油光锃亮的样子我可还记得呢。」丈夫赵小江这些年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外面流传的各种绯闻主角,永远都是别人,和赵小江一点都不沾边。李静雯也把心思都放在培养儿子身上。在李静雯的眼睛里,夫妻感情稳定,儿子健康活泼,家庭收入稳定,这不就是自己的好日子吗。
可是就在刚才,好朋友刘琴的一个电话,让李静雯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备案号:YXX1nNXXXwBs3Gn3J9iD9JG
()
来航空公司之前,李静雯原本在一家报社作期刊责任编辑,有编辑中级职称。和赵小江过了六年的两地分居生活,她渴望和丈夫长相厮守,但也不想放弃自己的事业。思前想后,她还是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和丈夫一起来到现在的城市。
赵小江刚来报到,公司便组织新入职飞行员座谈,以照顾家庭为由,建议他们的家属做全职太太,公司给上五险一金,并象征性的每月补助1000元。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一起来报到的家属们都炸开了锅。
就航空公司的性质而言,除了飞行和机务,其他人员都归为后勤保障,一切工作都是为保障飞行安全、完成飞行任务服务的。空勤家属这个称呼涵盖了所有的特业人员家属。
九十年代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很大一部分来自部队,空勤家属里有一部分是丈夫参军即随军到部队,又随丈夫转业到航空公司,一直没有正式工作,这部分人要求不高,也没有想要重新工作的欲望,算是名副其实的家属;
另一部分则是和李静雯一样,本来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为了孩子,为了维持家庭团圆,背井离乡随丈夫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她们对空勤家属这个标签喜忧参半。一方面为自己能有特殊待遇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又为自己要沦为家庭妇女而唏嘘。
都还是三十岁出头的女性,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做家庭妇女,在她们看来是件耻辱的事情。于是,她们自发组织一起去找领导。航空公司哪个地方不需要人,凭什么飞行员的老婆就要做家庭妇女,就算钱挣得不多,也得有份工作,至少夫妻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家一起折腾了大半年,公司终于妥协了,为这一批报到的十几名空勤家属安排了工作。大家欢天喜地地庆祝了一番。然而在李静雯的眼里,这种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安排她们工作是为能让飞行员安心训练,她仍然顶着空勤家属的标签,安排的部门都是无足轻重行政岗位,她的事业,她的自身价值都随之烟消云散了。
这个标签上李静雯难过了很久,也失落了很久。她从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变成了一个附属品,像是家里随便的一个物件,并且要这个物件上早就已经挂上了某某人的标签;有些时候她又会很高兴自己能有这个标签。因为在航空公司里,飞行员能享受特殊待遇的确很多。渐渐的,李静雯不再感叹自已的处境,平静地接受这个现实,工作对于她而言也变成的可有可无的东西。
赵小江带着一家三口来报到时,单位已经准备好了住房,名曰空勤楼,所有刚报到的飞行员都住这里,虽然每户的住房面积仅有60、70平方米,房间也大都是二居室,但李静雯仍然觉得很满足,毕竟这是第一套真正属于他们一家三口的蜗居。
每逢周末,公司总是会组织各种活动,活动内容大多是都专门为空勤家属量身定制的,最常见的就是周边风景区二日游。周六早晨空勤家属们会带着自家孩子在家属楼前集合,公司专门派出的大巴车早就停在小区门外,孩子们在一起叽叽喳喳地打闹,空勤家属们扎堆在一起大声说笑,即便是离得很远也能听得清楚。这时,不能参加活动的非空勤家属们,眼神里露出的除了羡慕,表达更多的则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那是一种不屑,是对空勤家属这种没有独立人格属性的一种鄙视。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通常李静雯会带着儿子参加活动。平时赵小江飞行不在家,周末她和儿子在家里待着,总是显得有些冷清。李静雯想着趁儿子年龄还小,不需要上那么多的辅导班,能玩就多玩些时候,估计再过两年所有周末的时间就都要贡献给辅导班了。
周末参加活动的空勤家属清一色都是妈妈带着孩子。孩子们毫无芥蒂得在一起疯跑撒欢,妈妈们常常会自动分成两个群体。一群人没有正式参加过工作,丈夫在部队的时候就已经是家属了,丈夫转业到这里,她们心安理得地跟着过来,自然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她们聊的是家长里短,两口子在家里的趣事或一些俗气的八卦,她们说话的声部很高,经常会有人突然发出肆无忌惮的笑声,随之是一片附和的大笑;另一群人则相对会安静很多,她们都曾经有自己喜欢的工作,甚至地位,她们聊的多半是往日的辉煌,或者感慨一下现在没了自我,像个老妈子一样光剩下带孩子,或者唏嘘自己的青春就这么渐渐消磨。即便都是空勤家属,两大群体间似乎有一道无形的围墙,互相看着对方都有些不顺眼,却谁都不会说出来,毕竟都是空勤家属,面上的友好还是必须要做出样子的。
李静雯在这群人里总是最安静的那个,微笑着和别人打招呼,轻声嘱咐儿子注意安全,别人说什么她都只是听着,或者点头表示赞同。她的心里明白,离开家乡随丈夫来到这里,并没有委屈自己,远比一家人两地分居要幸福得多,况且丈夫高收入带给她和孩子的,不仅仅是不用再为柴米油盐操心,更多的是现在已经有了相对经济实力,可以享受生活,可以让儿子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虽说放弃自己的理想,想起来会有些失落,但是客观地想想,安稳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为了这个家,为了儿子,权衡利弊,来到这里就是正确的决定。
丈夫飞行的时候总是早出晚归,遇到驻外飞行任务,更是很长的时间不在回家,任何事情李静雯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一来二去,曾经也是大小姐的李静雯,早已经变得无所不能了。
飞行员属于航空公司里的高收入人群。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航空公司里飞行员出轨小三的事情总是变着花样出现,各种版本满天飞,更是成为公司里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别人会担心丈夫在外面发生什么风流轶事,李静雯却从来都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她和丈夫赵小江从小就在一个大院里,两人还穿着开裆裤,就已经手拉手一起上幼稚园了,比青梅竹马的关系还要铁,直到现在,偶尔拌嘴李静雯还会说出这样的话:「别在我面前装得人五人六的,你用袖子擦鼻涕,袖口油光锃亮的样子我可还记得呢。」丈夫赵小江这些年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外面流传的各种绯闻主角,永远都是别人,和赵小江一点都不沾边。李静雯也把心思都放在培养儿子身上。在李静雯的眼睛里,夫妻感情稳定,儿子健康活泼,家庭收入稳定,这不就是自己的好日子吗。
可是就在刚才,好朋友刘琴的一个电话,让李静雯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备案号:YXX1nNXXXwBs3Gn3J9iD9JG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冰血长津湖:我在朝鲜战场的真实经历 初生牛犊,干翻恶虎:懂法青年你别惹 我非「弱者」:拐卖、谋杀与精神控制 税务咨询高阶人才养成之路 非正常人间故事集 星际末世:我带玩家拆飞船 特殊恋人:穿越荆棘拥抱你 贤王的烦恼:上阵打仗不如朝堂买股 师叔要吃窝边草 晴偏好:辣手白莲,偏要高攀 龙神低语 千万种心动:喜欢你是甜甜的 一寸相思:此情绵绵无绝期 风起之前:重大决策幕后 吞噬星空之杀敌就能顿悟 谋杀启事 3 :迷离悬案追踪手记 长安道:大汉公务员的苦逼人生 诗人之死:中国诗人的绮梦、爱欲和国忧 镜头下的民俗鬼事 战损美人崛起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