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学校回来说:“我们老师真‘事儿妈’!别的班捐点钱就完了,我们班还非得每人再写一封慰问信。”我问他:“老师没给你们讲赈灾的意义吗?”他说:“还用她讲?不就是发大水,要点钱吗!”
我想,孩子的认识的确是糊涂的,但老师没有讲赈灾的意义,也是有责任的。号召学生积极捐献,目的并不是为了要那几个钱,而应该是通过捐献的举动,唤起孩子们的爱心,让他们实际体会到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整体。就像一个人,左手受了伤,右手就要帮忙。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凑份子”似的交钱或做作业似的写慰问信,就把主动的奉献变成了被动的“任务”,那也就失去了捐献的真正意义。
由此想到其他行业部门,是否也存在类似之情。有的领导用公款替每个职工捐献,直到上了电视、报纸,职工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捐献”了。听说有个长期不上班的卖水果的小伙子,上午跑到厂里捐了九十九块九毛九,回来满胡同都嚷嚷遍了,可下午就动手打了一个安徽来的找亲戚的小兄弟。这种事儿虽然个别,但足以说明有些同志并没有把灾区同胞真正放在心上。其实,帮助灾区人民并不完全体现在捐钱捐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加倍努力,出色完成本职任务,就是对灾区最有力的援助。大水发在千里之外,但波涛应该响在我们方寸之间。帮助灾区,实质是帮助我们自己,是帮助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这样,才不会把捐献看成是“别人”的施舍,这样,才能感受到炎黄子孙共同的脉搏的涌动。灾区需要钱和物,但更需要的是亿万颗兄弟姐妹的心。甭管钱多钱少、力大力小,有了这颗心,就能把赈灾意识融汇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上。所以,弄明白捐献的意义,才会避免走形式,才会让人人都明白:
赈灾岂止在捐献。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痛并快乐着 随喜菩提 宝瓶菩提 星月菩提 清凉菩提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幸福了吗? 凤眼菩提 拈花菩提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闹学记 如意菩提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部) 有情菩提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二部) 幽默的代价 秋千的私语(散文卷) 这些人,那些事 紫色菩提 红尘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