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已做完,珍重再见
2005年我真正期待过的电影并不多,《九首歌》是其中的一部,因为经常看电影,我会凭着本能而不是影评人的推荐去决定是否应对一部电影怀有期待,因此第一次知道《九首歌》这部电影的时候,吸引我的是它的剧照和小段预告片,而不是宣传所说的“九十分钟的性和摇滚乐”。剧照很简单,只是一对男女在海边亲昵拥抱,海是灰色的,男女都是灰色的,但是爱情和青春是彩色的。那是在镜头之外,不容易被看见。那一小段预告片也很简单,剧照中的这对男女在床上做爱,钢琴的音符流泻,女人可爱的笑容,男人的画外音,说他爱这个女人,爱她男孩子一样的身体,她今年21岁。
于是我在我的博客上说,我想看这部电影,这不算是一种推荐,但我的一些朋友还是在看了我的博客后去看了这部电影。果不其然,他们大多数人不喜欢。在90分钟的电影里,只有男人和女人用各种方式去做爱,然后参加一场又一场的音乐会,然后分手,这样的一个几乎没有故事的电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接受,有人批评它说任何一种希望描述纯粹的爱情的尝试都是失败的,也有人说只把它当A片来看更合适。这些我想我都可以理解,只是当你旁观一场爱情,你并不需要去和什么人讨论什么才是纯粹的爱情。爱是用来做的,不是用来讨论的,所以导演让你看他所理解的爱情,那么你就只要看着就可以了,然后爱情结束,然后你关上电视去睡觉,仅此而已。
我不能说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我甚至选择性地跳过了一些镜头,但是这部电影却让我流了两次泪,一次是两个人正爱得热烈,他们在充满阳光的房子里做爱,窗外有很美丽的风景,一段安静的钢琴声不期然地响起,那些飘落的音符,仿佛是一段记忆。爱情正在进行,但是如果一个有心的旁观者听到这段音乐,就会知道,另外一个男人,那个拍了这部电影的男人,他在用钢琴告诉我,这一切都将成为一场回忆。而电影另外一次让我动容之处,则是当这一切真的已经结束,男人在白雪皑皑的南极上空,突然想起女孩,一脸的沉默,还是那段钢琴曲,仿佛昨天重新来到身边,此时的回忆真的就只是回忆了。你曾经留不住的,你预言别人也留不住而且他们真的也没有留住的爱情真的也就这样过去了。你平静地目睹着这一切,甚至不会觉得特别激动,只是这巨大的苍凉如此轻飘地滑过你的生命,那一刻,面对着那些记忆里的画面和音符,我们如此安静,是因为我们都无言以对。那个拍电影的男人,他并不是只想给人讲述他所理解的性和摇滚乐,他想告诉人们的是他所感受到的爱情和生命和它们所带来的,巨大的空。
它让我想起很久以前认识的一个男人。他说,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其实就是做爱这么一回事。但也就是这个男人,他从22岁开始正式谈恋爱,到了我认识他的32岁,整整十年里,换了很多女朋友,却还说自己在寻找真爱。当年的我对他的理论颇不以为然,曾经认为他不是在撒谎,就是在为自己找借口,典型的男人式的借口。虽然我不是他的女朋友,却也为此而忿忿不平过。直到很多年后,大家都不再有联络的今天,我才明白,也许他只是过于坦诚地说出了爱情的本质,很冷酷,也很真实。就像在这部充满着性和摇滚乐的电影里,没有人会注意到在奔放的激情和音乐之中,穿插的那段起画龙点睛作用的钢琴曲一样。在这场巨大的虚无里,当你从梦中醒来,你会发现,只有回忆是这冰冷的夜里唯一真实的可以陪伴着,让你取暖的东西。
爱情是无论如何都会死的吧,无所谓有没有婚姻这个形式。能让两个人长相厮守的东西,却常常是爱情以外的。互相依赖、互相习惯的是亲情,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是伙伴,一起打天下、捞世界的是契约,在床上争夺权力、研究上位下位问题的是政治,我们有多少争吵是因为爱情本身?也许大多数为了爱情以外的其他东西:前途,工资,房子,未来,男人是否是优质的长期饭票,女人是否道德完满,贤良淑德。而其实真正的男女之间的感情,也只是他们相遇,他们做爱,他们告别而已。
我像《九首歌》里的那个男人一样喜欢那个21岁的、有着男孩般身体的女孩。就像有时候我会喜欢那些向死而生的人,也喜欢他们向死而生的爱情一样。只有尽情地死,才能忘情地生,我喜欢她爱情的方式,纯粹、简单,爱了就是爱了,不需要任何的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作为女人,我一直以为她比故事里的那个男人更有勇气。谁爱谁多一些,谁比谁多一些权力,谁该给谁承诺,谁该为谁改变,既然爱情终究要死去,那么,除了做爱,也只有做爱,可以让两颗灵魂紧紧拥抱在一起,而其他的一切,其实并不重要。
他们连争吵都没有,除了喜欢一起去听摇滚音乐会,就是做爱。这爱情太放肆,所以它才更像一个乌托邦的故事,不知道该怎么结束。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每天做爱?当然不会,于是在九首歌之后,他们分了手,她学习结束,回到自己的国家去,他们在男人的家门口互相拥抱,微笑道别。时值圣诞节的前夜,满是彩灯的大街上,连一滴告别的眼泪都没有。于是我会禁不住想,她到底是因为太年轻而承受得起这爱情的虚无呢,还是因为太年轻而根本无法体会这生命的不可承受的轻飘?无论怎样,她走后,我们对她的一切都不可知,倒是他,我们看到他对她的思念,才知道,原来一切都在岁月中,并不是不着痕迹。原来大脑可以忘记的,身体会牢记。
他们表达的是他们真正相信的那种爱情,这也许并不现实,也许只是一种理想,也许对某些人来说并不正确,但这爱虽然不至于奋不顾身,却至少也是心无杂念。爱的时候就去爱,退的时候就全身而退,不再回头。要知道这世界上勇敢做爱的人不少,勇敢爱的人却并不多,我通常把这样的人叫做狠角色。如果是女人,我还会把她们定义为真正的尤物。只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大多数的人,则总是在爱又不敢爱、退又舍不得中徘徊,结果太过放肆的爱情在人们的眼中反倒成了一种罪。其实观众也大可不必猜测这样的爱情到底是否存在,至少它存在于导演和演员的心里,存在于某些看电影的人的心里。人这一生中,能够将纯粹的爱情进行到底当然没那么容易,然而,一个连一段不掺杂任何目的和杂质的爱情都没有体会过的生命也是可悲的。身体的欲望,有时候只是为了抵达另一个灵魂来抚慰生命的孤单。爱情总是会死的,如果我们有一天终究要重回孤独,为什么不趁还在一起的时候、还互相依恋和陪伴的时候,只是相互拥抱,做一个单纯的爱呢?为什么不能在爱已做完的时候,只是微笑告别,互道珍重呢?没有人可以告诉别人怎样去爱,要拼命抓住还是洒脱放手,都不过是一种选择,只是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有的人做出了那样的选择。无论他们看上去是多么的不可理解,但是他们确实有着他们自己的理由。对于我来说,这理由懂一些,总是比完全不懂的好,这也许也是看电影,看我们所不熟悉的那些人的爱恨情仇的意义。
此生因你而放荡
几年前我刚刚开始写东西的时候,说话和写作总是用些令人吃惊的表达方式,那时候就喜欢拐弯抹角地说话,好像这样能够令人印象深刻似的。记得有一次,我对一个男人说,你肯定是个道貌岸然的家伙,那男人就说你这是讽刺呢,于是我告诉他,“道貌岸然”这个词,其实很性感。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文字游戏有些太过矫情和做作了,不过这个词的另外这层含义,却也并非我一时心血来潮的释义,我很难向其他人解释我的感觉,直到前两天把《烈火情人》又翻出来看。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里,杰瑞米·艾恩斯扮演的斯蒂芬在几个随从的陪同下从楼梯上走下来,于是我对自己说,这就是那样道貌岸然的性感了。他温良儒雅,举止翩翩,他的笑容里有一丝腼腆和落寞,但是你知道,在这个男人平静的外表下,是翻腾炙热的岩浆,他像一个包装得完美无瑕的礼物,用冷漠和礼貌将任何危险的女人拒之千里。假如你有足够的魅力、有本领撕破了这包装,摘下这道具,你将得到的,就会是这个世界上最甜美的糖果,而这糖果只为你存在,别的人谁也得不到。
这个打开包装的人很快就出现了,她从大门走进他的家,直接地走到他面前,从此也走入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是男人,她是女人,这本没有什么,但除此以外,他是她未来的公公,她是他的准儿媳,于是他们之间,就多了一份乱伦的罪孽。
很多年前我在看这个电影之前,先在杂志上看到这个电影的剧情介绍,当时对于朱丽叶·比诺什所扮演的安娜很是有些愤怒和厌恶。她无疑符合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那种“红颜祸水”的种种条件,年轻、漂亮、神秘、放荡且胆大包天。她第一次见到他就看穿了他的心,毫不费力地撕下了他苦心经营了许久的面具,将他一直压抑的欲望搅了个翻江倒海。他们最后东窗事发,他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而她,却只要穿上衣服,若无其事地走开,再换个男人结婚生子就可以了。她并不是那种机关算尽的女人,但却是那样的自私和残忍,本来她只要和他的儿子、自己并不爱的未婚夫分手,他们就不过是普通偷情的男女关系而已,即便被发现,也不过是上上报纸,被社会批判一下。但是她太知道他因禁忌而更加难以抑制的欲望,因为遇到了他,她决定留在这个家庭里,当他说自己要与妻子离婚娶她的时候,她断然拒绝了他。私下里,她是他的,她给他一切,公开场合,他连碰她一下都不可以。她故意这样,也喜欢这样,因为她知道,有了这一层公媳的不伦关系,在完全占有和完全禁止的两者之间的折磨,会使他永远对她如饥似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湖上闲思录 你想得简单,一切就变得简单 中国微经典:一种假设 岛上来信 寄意故乡 中国微经典:有意思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中国微经典:傻子说 我们心中的怕和爱 容斋随笔 中国微经典:窒息 20世纪中外散文经典评点珍藏本 培根随笔 我为你洒下月光 余光中散文精选 远方的鼓声 蒙田随笔全集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文学或者音乐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