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华严经感应传云。唐仪凤年中。西域有二梵僧。至五台山。赍草花执香炉。肘膝行步。向山礼文殊菩萨。遇一尼师。在岩石间松树下绳**。俨然独坐。口诵华严。时景方暮。尼谓梵僧曰。尼不合与梵僧同宿。大德且去。明日更来。僧曰。深山路遥。无所投寄。愿不见遣。尼曰。若不去。某不可住。当入深山。僧徘徊惭惧。莫知所之。尼曰。但下前谷。彼有禅窟。僧依而往寻之。果见禅窟。相去可一里余。二僧。一心合掌。手捧香炉。面北遥礼。倾心听经。聆聆在耳。初启经题。称如是我闻。乃遥见其尼。身处绳床。面南而坐。口中放光。赫如金色。皎在峰前。诵经两帙已上。其光盛于谷南。可方圆十里。与昼无异。经至四帙。金光稍收。六帙都毕。其光并入尼口。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震旦国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恒于中住。今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万菩萨俱。其山在代州东南。名五台山者。首楞严三昧经云。文殊。是过去平等世界龙种上尊王佛。又央崛摩罗经云。文殊是北方欢喜世界摩尼宝积佛。想神尼之境。必文殊之分化。以示梵僧也
尼法空者。俗姓韩氏。宣州人也。幼时辞亲。诣五台山西南一百余里建安寺出家。后于祇洹寺受戒。每诵法华。用为常务。后负笈听学经律。数十载间。殊无开悟。自知性乏明慧。无宿习力。尝闻五台山文殊菩萨。现种种身。赈济群品。人传。有僧道超。别无行业。但久住华严寺。不出山门二十余载。其后命终。生于兜率弥勒内院。彼天人谓超曰。尔于人间。别无妙行。只承文殊菩萨境界力故。得生此处。尔可还下人间。接诱四部。俾令闻知文殊功德。冀望暂登此山中。大销诸罪。则用补天之阙行也道超依言。不舍天报。下告人间。法空。如是思惟。文殊菩萨大愿境界。不可思议。生希有心。复自念言。无始生死。三界流转。不得解脱。善恶二业。由心造作。遂发大愿。往五台山。志求大圣垂慈引接。乃与亲妹尼。立愿今誓。以元和四年。届山巡礼。遍游五顶。睹种种化现。后至华严寺西北三泉院前深林中。逢一老人。谓法空曰。汝宜住此修行。决证胜果。言讫遂隐。法空知大圣告谕。乃悲泣雨泪久之。方自悔责恶业罪障。志愿灭除。即依此愿。别结草庵居。策励三业。晓夕靡怠。至元和八年二月十五日。取身所著衣。令弟子悉送常住。施大众用。乃集众取别。人问其故。法空告曰。我从止此来。蒙大圣告语。教示妙法莲华四字。开佛知见。清净无染。得生净土。众各努力。无得空过。言讫而逝。端坐如生。众遂茶毗。收得舍利千余粒。四众分之。以充供养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大唐创业起居注 哀江南赋 蛮书 粤剑编 鹌鹑谱 魏郑公谏录 吴郡图经续记 安广县乡土志 莲峰志 江南野史 顺宗实录 爱月庐医案 明通鉴 河朔访古记 爱日斋丛抄 安龙纪事 满洲秘档选辑 安乐康平室随笔 昌平山水記 安禄山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