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顺宗实录 > 全文注释(第1页)

全文注释(第1页)

[1]朱熹云:「『仓』或作『苍』。」「闲」,祝(充)、文(谠)、魏(怀忠)本作「间」。下同。

[2]文本「渠牟」上有一「韦」字。

[3]「景」,原文当作「丙」,以避世祖讳,改为「景」。下同。

[4]「寤」,文本作「悟」。

[5]「戚」,文本作「蹙」。

[6]祝、文、魏本「颇」上有一「伾」字。

[7]「邪」,文本作「耶」。

[8]魏本注云:「一有『宠』字。」

[9]「无」,文本作「何」。

[10]朱熹云:「或无『召』字,或无『入』字。」今按:祝、文、魏三本并无「召」、「入」二字。

[11]朱熹云:「或无『决』字。」今按:文本无「使」字。祝本、魏本无「决」字。

[12]朱熹云:「或无『兼』字。」「冢」,文本误为「家」。

[13]朱熹云:「纾,或作『杼』。」祝本「纾」作「杼」。李纾生平失考。

[14]朱熹云:「逵,或作『达』。」祝本「逵」作「达」。郑云逵,荥阳人。两唐书有传。

[15]「太常少卿」,原本及诸本并作「太常卿」。今按:许氏贞元末任职,旧书本传作太常少卿,而《实录》作太常卿。据官秩迁转,元和初许氏不过侍郎。则贞元末,尚不得为正三品之太常卿。时太常卿为杜黄裳,当以旧传为是。今本《实录》「太常」下,当脱一「少」字。据补。「谥议文」,原本及诸本并作「议文」。今按:「议文」语不通。《文苑英华》卷八四○有许孟容《德宗谥议》一首。《唐大诏令集》卷十三题作《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谥议》,《全唐文》卷四七九标目同。则《实录》「议」上当脱一「谥」字。今据补。

[16]朱熹云:「以,或作『已』。」文本「以」作「已」。

[17]「列」,祝本、文本作「烈」。「修」,魏本作「修」。

[18]文本无「上」字。

[19]「望」,文本作「惟」。

[20]朱熹云:「三,或作『四』。」《旧唐书?顺宗纪》: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丙午,罢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

[21]朱熹云:「或无『使』字。『可』,史作『兼』。」祝、文、魏本并无「使」字。《旧唐书?顺宗纪》「可」作「兼」。

[22]「辛亥」,朱熹云:「史作『辛卯』。」今按:《旧唐书?顺宗纪》作「辛卯」,《新唐书?顺宗纪》作「辛亥」。然二月辛丑朔,无辛卯,旧纪误。

[23]「侍郎」,朱熹云:「史作『郎中』。」今按:《旧唐书?顺宗纪》作「郎中」,《新唐书?顺宗纪》作「侍郎」。检《旧唐书?韦执谊传》及诸本《授韦执谊尚书左丞平章事制》,均作「郎中」,《实录》误。「左丞」,朱熹云:「史作『尚书右丞』。」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顺宗纪》校勘记云:「左丞,各本原作『右丞相』。据本书一三五《韦执谊传》、《新书》卷七《顺宗纪》改。」今检顺宗制文,实作「尚书左丞」,旧纪误。

[24]「三年」下之「不」字、「国家故事,未葬不祭」等九字,原本及诸本并脱,据《册府元龟》卷九五一补。「竢」,祝、文、魏本并作「俟」。

[25]「诏」,朱熹云:「此下或有『词一道』三字。」祝本作「诏词一道曰」。

[26]朱熹云:「『曰』下或有『京尹』二字,或作『嗣道王实』。」祝本云:「一有『京尹』二字。」魏本云:「『实』上一有『京尹』二字。」

[27]朱熹云:「『歉』或作『暵』。」祝本作「暵」。

[28]「嗟」,文本作「叹」。

[29]「蠹」,文本作「弊」。

[30]朱熹云:「『文』或作『乃』。」本文、魏本并作「乃」。

[31]文本无「一」字。

[32]朱熹云:「或无『贷』字。」祝、文、魏本并注:「一无『贷』字。」

[33]朱熹云:「『陵』或作『凌』。」祝本注:「一作『凌』。」文本、魏本并作「凌」。「已」,魏本并作「以」。

[34]「尝」,祝本作「常」。

[35]「壬戌」,朱熹云:「洪云:『史作壬寅,误。』」今按:《旧唐书?顺宗纪》作「壬寅」。然二月辛丑朔,无壬寅。

[36]朱熹云:「『书』或作『读』。今按:前云『上学书于王伾』,后云『以侍书得幸于上』,则此当从史作『书』为是。」祝、文、魏三本并作「侍读」。

[37]「依前翰林待诏」,朱熹云:「史作『充翰林学士』。」今按:《旧唐书?顺宗纪》作「充翰林学士」。《旧唐书?王伾传》作「依前翰林待诏」。

[38]文本「物」上多一「间」字。魏本「物」上多一「有」字。

[39]朱熹云:「『其』,疑当作『与』。」

[40]魏本无「仍」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安禄山事迹  江南野史  三楚新录  安乐康平室随笔  老子想尔注  日本国考略  安广县乡土志  昌平山水記  益部谈资  爱日斋丛抄  清太祖圣训  鹌鹑谱  哀江南赋  河朔访古记  安龙纪事  岭表录异  越绝书  满洲秘档选辑  蛮书  徐偃王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